機器人可以看作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(fā)明之一,它的構想最早起源于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,其中關于“機器人三定律法則”更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。從60年代初機器人問世以來,經過這近五十年的發(fā)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。現如今我們可以見到的機器人種類多達數十種,它們被應用于工業(yè)、農業(yè)、軍事、藝術等各個領域。下面筆者就帶領大家一起領略下這些五花八門的機器人。
蛇形機器人:變身機械師 可診斷修復飛機引擎
飛機的構造是非常復雜的,一架噴氣式飛機的引擎配備有大約100個傳感器,用來檢測監(jiān)測比如說氣壓、溫度和振動等狀態(tài)。但是我們也知道,在飛機飛行的時候,飛鳥撞損毀渦輪事故也是屢見不鮮,碎屑導致壓縮機葉片被損毀也是時有發(fā)生,這個時候就需要對飛機引擎進行緊急修復。
勞斯萊斯和通用電氣公司的工程師們研發(fā)了一種專門用于發(fā)現并修復飛機引擎故障的裝置,直徑只有大約半英寸。它被稱為“蛇形機器人”,有望將在2014年7月問世。據悉,該機器人將被放入到引擎中,由一名技術員進行控制,技術員將根據它們發(fā)回的圖片引導它們進入到引擎內部,整個過程有點像遠距離外科手術。
目前引擎的診斷工作是由一個內窺鏡完成的,這是根據醫(yī)學內窺鏡設計的一種光導纖維設備。技術人員把內窺鏡插入到散布在引擎表面幾厘米寬的端口上,從這里技術人員就能從內部檢查引擎,從而發(fā)現并解決問題。通過蛇形機器人,可以大大降低工作的危險性。
幫助殘疾人的機器人助手
豐田日前順利完成了一款機器人助手,并試圖通過大規(guī)模的生產,來改善殘疾人的日常生活。這款機器人助手擁有一個緊湊的圓柱形機身,并且擁有一款折疊機械臂,可以在室內的任何一個角落移動,完成一些簡單的物體搬運或者拉窗簾等工作。
機器人助手的控制相對簡單,用戶可以輕松的使用帶有觸控界面的智能手機進行操控,或者利用語音指令控制機器人進行工作。此外,機器人還支持醫(yī)護人員通過遠程控制的方式與機器人進行通信,對機器人助手發(fā)出任務指令。
為了測試這款機器人助手的性能,豐田官方目前也于日本導盲犬協(xié)會合作,將研發(fā)的助手機器人小范圍的進行試點,找出殘疾人用戶最需要的功能特征。試點的結果則顯示,抓取、搬運物體成為殘疾人用戶最需要的功能之一。此外,在出現緊急情況下自動報警也是機器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功能。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型機器人只能處理一些常人看起來很簡單的任務,但是對于殘疾人用戶而言,卻非常的難能可貴。